近日,南京大学聘请孙晓云主席任兼职博导、续任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向著名书法家孙晓云颁发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及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聘书。
仪式结束后,孙晓云为南京大学师生带来题为“一笔一画书写伟大时代”的讲座。孙晓云结合建党100周年主题,分享了学习、研究、传承、弘扬书法艺术的亲身经历和思考体会以及参加重大题材创作、书法公益项目、文艺志愿服务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感悟,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自信力量鲜活、真挚地传递给现场师生。
孙晓云介绍到,从小写字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学生时代,所有书本的空白地方,都会密密麻麻写上字、画上画。“前些年,妈妈交给我一包东西,说是家里小阁楼上找出来的。其中居然有一本我55年前手抄的《毛主席语录》。”孙晓云现场展示了手抄本的照片:四四方方,封面端正地写着她的名字,本子内页是一行行蓝色的字,整整齐齐。直到成年后,孙晓云才知道,幼年这样喜欢写字,就是自己的“初心”,“只要一拿起笔来写东西,我就特别快乐,什么都忘了。”孙晓云一直在文化系统工作,从来没有停止书写。讲座现场,她表示,希望同学们都能发现和挖掘自己的“初心”。
孙晓云还展示了自己的一方印——“术后书”。这方印源自于2013年,她的脊椎动过一次大手术。原本两个半小时的手术,实际做了7个半小时,非常艰难,术后在医院度过了几个月,躺在床上不能动。她知道自己还是能写字,但是不知道字会写成什么样。她让朋友帮忙刻两枚印,一个是“术后书”,一个是“术后体”。如果写出来的字和以前不像了,就用后一枚印。术后第三天,一名小护士来找她签字。“居然签出来的字和以前一模一样!我当时好高兴。”孙晓云说,她清楚记得,那是2013年4月18日,“我觉得那是我的‘复活’,我好激动。”她立马让朋友停刻了“术后体”印章,转而刻了“术后书”,在后来的书法作品中使用。
“‘仿佛若有光’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写到的。这一束光,却是奔向光明、豁然开朗的原始动力。”孙晓云说,手术后半年时间里,她的背弯不下来,坐的时候要靠着垫子,经过半年不断努力,才慢慢恢复。
孙晓云通过自己术后8年的坚持,希望告诉听讲座的同学们:“一切理想的实现,是来源于坚持。”孙晓云说,回顾60年的书写生涯,每当遇到困难时,书法就是精神安慰、力量支撑。
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是南京大学下属教学科研单位,2018年6月6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正式揭牌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受聘首任院长。
(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中国书画网